
古代最早的書的形式是希臘羅馬人所書寫的卷軸或紙卷。卷軸一般而言,尺寸是上下寬度約在9~11呎(23~28公分)不等,長度則可能超過20~30英呎(6~9公尺)。卷軸的原料是紙草紙,而卷軸的末端附帶有一根棍子與棒條。平時閱讀的時候,是平攤在桌上;閱畢時,則會用繩子或是帶子繫好。貴重的卷軸甚至還會裝在套子裡以免毀壞。儲藏書的工具的這種概念出現。此種套子有如類似現今收藏精裝書附帶的硬紙版套盒。形狀多是圓桶狀盒子,直立的卷軸會在末端附有籤條或登記單,標明內容提示、作者名氏等必要資訊。
後來基督紀元的最初幾百年中,書架裡除卷軸之外,也多出了許多的手抄書。手抄書的材質是木質封皮,起源於木質或象牙質的刻寫板,書頁內部是對折的平坦紙草紙或羊皮紙。隨著手抄書的蓬勃發展,收藏書的的主人開始為收藏的工具外加了一個門,一來是為了美觀,二來則是為了保存書籍以避免蟲蛀塵積。在拉丁文中,armarium指的是密閉式的櫥櫃,可以用來書籍、貴重物、或是器具和傢具等等。由於手抄書是當時新興的產品,書的主人為了表達其珍視之意,常將部分的手抄書放在可攜帶的書閘或是小保險箱中,跟著書的主人到處遊歷。
書架外面加了門就稱做是書櫥或是書櫃。中古時期十分流行,除此之外,還有書箱的出現。書箱是用來裝小量且必須搬動的書籍。然而書箱裡的書籍擺放是一本一本堆疊平躺上去,取用的人不能很方便的取用所需要的書籍。而書櫥或稱書櫃其實就是立起來的書箱,並且在箱中裝上分層的格架。
加上鎖鏈的書架
在往後的日子裡,櫃子的門即被省去,書架的進化又更往前邁進一步。除了書櫃除去門之外,在中古時期,又新多加了讀書檯的出現。讀書檯呈現斜坡狀,書可以翻開並列在檯上,同時又必須確保書籍都安頓在正確的位置,所有的書都上了鎖鏈。這種讀書檯的演變,就好像教堂聖經禮拜的椅子一般。
由於讀書檯會佔用太多空間以及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問題,所以到了十五、十六世紀,及發展出了所謂的「書亭系統」(stall...